在台灣常聽人家說, 吃台灣米, 不會講台灣話, 就是不愛台灣. 對於這種調調, 我不予置評, 我寫這篇文章, 主要是談談, 什麼叫融入一個社會.

我在幾年前去澎湖玩, 與當地朋友吃飯喝酒時, 有一位鄉親對我說:"傅大哥, 你明年什麼時候再回來?", 聽到沒, 他說的是"回來", 完全把我當做自己人看待, 我想, 這就是融入當地社會的表徵, 雖然, 我的台語不是很溜.

幾天前, 我開車到法國境內的 Lille Europe 車站, 接大女兒回家, 回程的時候, 剛進入比利時國界, 我的心情很自然地輕鬆了. 那時, 我回想到, 每次自己開車到法國, 不管是到法國超市, 或是法國車站, 心情都會緊張, 深怕出一點兒錯誤, 語言又不通的, 很麻煩. 可是, 只要回程一踏進比利時國境, 心情馬上放輕鬆. 各位看官, 大家說奇怪不奇怪, 在比利時荷語區, 我也有語言不通的困境, 但心情為什麼有那麼大的反差呢? 難道我己經融入了比利時的社會嗎?

除了上述的主觀意識之外, 我認為應該還要有以下的事項, 才能說是, 我己經融入當地的社會了;

1. 接有自己的手機及當地電訊業者的門號.

2. 當地診所或醫院有就診紀錄.

3. 有單獨開車的經驗.

4. 被開過交通違規罰單; 我在5月21日在 Roeselare 車站前停車格, 就因為逾時十分鐘, 而被開了20歐元的罰單.

5. 當地有繳稅的紀錄.

以上諸項, 我只有第五項沒有, 要繳稅必須有收入才行, 我在這裡不可能會有收入的行為, 當然, 也不會有任何繳稅的事情發生.

不過, 就算是沒有繳過稅, 有了前四項, 再加上文章前段說明的"意識"及"心情", 我要說, 己經融入當地的社會, 可能會得到多數人的同意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DickF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