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今天來談談中西的飲食差異, 這個話題, 我在"2008年給大女兒做月子"的文章中有敍述, 今天的內容, 可能有部份相同, 只是多了新的體驗.

所謂中西的"西"是指歐洲這方面, 美國在我們的東邊, 飲食文化是否有差異, 不得而知, 還請就教於大家.

在比利時一天三餐, 只有一餐是熱食, 通常是晚餐, 內容為馬鈴薯, 香腸, 牛排或煎魚等, 另佐以麵包. 其他早餐及午餐, 都是冷食, 麵包加起士或火腿. 2008年我們二老借住親家公家, 小弟 Steven 上班, 會帶一個類似我們冰筒的箱子, 外層有一個密封的小格間, 可以擺重要證件, 或香煙等, 箱子裡有一瓶可樂, 一瓶開水, 一瓶保溫杯裝咖啡, 一個午餐盒, 午餐通常是麵包夾火腿, 起士, 生菜等. 在外工地工作, 中午就坐在箱子上進食午餐. 我們台灣好像到處都買得到便當, 我就經常看到便當店, 有工頭模樣的人士, 一買就十個, 或七八個便當.

大女兒生產住院四天, 醫院伙食竟然也是只有中餐熱食, 當然每餐都有熱飲, 早餐是咖啡, 午晚餐都是熱茶包. 跟我們在台灣所謂的做月子餐相比, 不要說我們受不了, 可能連台灣的產婦都受不了, 沒辦法, 比利時的飲食習慣, 就是如此.

比利時人不吃生魚片, 但是, 吃生豬肉. 他們把豬絞肉, 加了調味料, 當做三明治的夾醬.

我們到超市買雞, 豬肉, 牛肉, 或混豬牛的絞肉做中式料理, 牛肉沒有成功過. 以前做過紅燒牛肉, 前二天做過牛肉湯, 牛肉吃起來柴柴的, 咬不動, 不知原因在那? 還好女兒不吃牛肉, 等瞭解原因, 找出正確烹調的方式再說.

比利時是啤酒王國, 種類千百種, 還出了啤酒的百科全書, 許多釀酒廠, 或是修道院, 都有他們獨特生產的啤酒, 並不對外銷售, 只有知道門道的人, 才得以進出享用. 所以, 在餐廳我就沒看到他們賣除比利時生產以外的啤酒. 前幾次來比利時, 幾乎每天晚上都會享用不同品牌的啤酒, 今年比較反常, 二三天才喝一瓶. Steven 表示, 己經冰了一瓶特殊的啤酒, 隨時等我去享用, 很期待.

比利時人喝啤酒也很講究, 不但杯子要冰, 還要什麼牌子的啤酒, 又什麼樣的杯子喝, 一點兒都不能錯.

比利時人不喝煮沸的白開水, 都是買礦泉水, 或氣泡水喝, 跟我們在高雄, 許多高雄市民提著桶子到加水站買水, 回家再煮沸喝一樣, 都是買水喝. 不過, 這裡的礦泉水都是名牌, 我們在高雄市買的水, 確定一點兒保障都沒有.

我們在台灣的星巴克, 叫杯咖啡就可以坐一整天, 沒人會管你. 在安特衛普的星巴克, 好像也可以. 可以在我去過的, 比如說布魯日, Roeslare, Kortrijk 等餐廳, 可沒人那麼做? 桌上的飲料一喝完, 侍者馬上收走, 然後問你還要點什麼?

我們出門, 很少在外面餐廳吃飯, 但一定會到餐廳點杯飲料, 休息一下, 然後上個廁所才回家. 如果必須要在外面吃, 都會在家自己準備三明治, 水菓, 頂多在外面的餐廳點個飲料或啤酒而己. 在比利時, 只要是有人服務的餐廳, 價格都很貴, 路邊的咖啡廳, 點杯飲料, 或來個三明治, 意大利麵等簡餐, 價格與台灣差不多.

飲食是一種文化的象徵, 大女兒搬來比利時居住己經七年了, 還是想念台灣的茶葉蛋, 肉鬆. 就是這種文化, 才會把一家子凝聚在一起.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DickF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