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周刊最近的一期,1780期,18頁,一篇專欄,由黃冠華先生撰筆,標題為靠譜。
內容為他接受小他十幾屆學弟易修的邀請,參加一個邀集有興趣的同學的演講,事先,這位易修同學蒐集了與會者想要在會中提出的問題,再統計分類並製作摘要傳送給講師黃冠華,演講會前一天還特別說明演講地點的詳細抵達事項,還拍了地點的大門,以及易修當天穿衣服的自拍照。當天還特別站在大門口迎接。
演講後易修還特別傳來紀錄的稿,看完後,再由另一位學妹打成正式的紀錄,分送給所有與會人員,以及有興趣而無法到場的同學們,易修還做了現場的問卷,下次還想聽到什麼樣的主題?
過了一段時間,黃冠華特別約了這位同學吃飯,表示他做事很靠譜,以後要創業需要資金的話,可以來找他,因為黃冠華先生主持一間資金創投公司,這種靠譜的學弟,絕對是投資的最佳對象。
看到這篇文章,我連想到上星期四,2021年12月23日,小女兒擔任科工演講會例會的主持人,這次例會是跟另一個分會合辦,地點也在另一個地方。科工演講會的會長知道小女兒要帶小朋友,也要煮飯,時間比較緊張,同時又是一個新場所,捷運沒那麼方便,他特別安排了開會地點大樓的地下室停車場的停車位,事先還特別照相表示。
這兩張相片顯示有五個車位,小女兒可以停放在任何其中一個,讓小女兒可以安心,而且從容的把家庭弄妥,再很方便的開車停車與會,所以,科工會的會長是一位挺靠譜的人士。下圖中站的最高的那一位,就是科工會的會長,一看就知道他很靠譜。
記得6-7年前,我擔任同學會總幹事,主辦同學會大會,地點在屏東的一個度假村,當天的晚餐,採取記名對號桌次的方式用餐,我排桌次表時,打破地區方式,也就是每桌都有來自北部,中部及南部的同學,餐桌上製作了同學們的大名,並指定一名南區的同學為桌長,儘地主之誼,協助總會長招呼各地的同學,同學們畢業40年了,許多同學畢業後就沒見過面,如此的設計,可以增加同學們聯誼的機會。
我以前服務過的科工館,也有一個很好的傳統,至少我服務的那一段時期有,就是有重大活動時,所有被邀請來的貴賓,一定是安排一對一的服務接待,接到任務的同事,事先會與貴賓連絡,了解貴賓的飲食習慣,停車或接送需求,到場的迎接,活動的陪同等等,總是能讓貴賓們有賓至如歸的感覺。
靠譜,學校裡老師沒教過,家庭教育就很重要了,父母親要如何教育兒女們做一個靠譜的人,真的需要用一些心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