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民國95年底退休前,本人在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服務十年之久。曾經在公共服務組及秘書室二個單位,擔任主任職。在一個很偶然的機會,到位於旗津漁港旁的, 高雄陽明海洋探索館當志工。剛報到時,我在志工履歷表內, 有個"前個工作"的欄位,填了科工館十年, 館長看了以後還問我,是否在科工館當志工十年?我回答,在科工館我沒當志工,不過,我主管過志工業務。
當陽明海洋探索館志工開始沒多久,承簡館長賞識,要我擔任志工隊導覽解說組組長,提供一些導覽解說志工的一些制度,訓練,及管理方面的經驗,後來因為外面社團雜事很多,向館長辭了已經當了一年的組長,目前是陽春志工。
每星期三上午,送內人上班後,就直接開車到旗津的海洋探索館報到。服務迄今,碰到幾件有趣的事,與大家分享;
1. 第一次收到100元小費
民國99年3月17日星期三, 生平第一次收到 100元小費, 很新奇, 也很窩心.
當天上午值勤時, 有一對年輕夫婦及一位大約10歲的男孩, 搭乘計程車到館參觀. 經瞭解那位先生曾經在海軍後勤司令部工作, 雖然如此, 他對船隻並不熟悉, 所以對我的講解, 表現出很有興趣. 我仍然照著以往導覽的方式, 先介紹高雄港內現有停泊的船隻, 從如何認識一艘船, 船上的旗幟代表的意義, 目前作業方式猜測是那一類型的船, 船舷兩側各類符號的代表意思, 以及其他相關有趣的事情, 這位先生以為我以前是船長, 或是海軍服役的. 我回答, 我以前在戰車部隊服役, 他露出不可思議的表情. 參觀完畢, 我依例送他們到大門口, 看著他們上計程車離去, 那時大約到中午十二點了. 我接著進入志工休息室準備吃便當.
沒多久, 那位年青太太走進來, 對值勤服務台志工說, 要找剛剛給他們一家導覽的志工大哥. 我在裡面聽到, 出去一看, 他們要給我100元小費, 我馬上推辭, 說我們是志工, 是義務性質的. 他們夫婦是台灣人, 目前長住國外, 那位太太表示我講解得很生動, 他們獲益良多, 為了表示他們全家的謝意, 叫我一定要收下, 當時對方表現出相當的誠懇, 我也只好收下了.
本來要交給館方的, 康組長表示, 這是觀眾對我導覽的肯定, 是我應得的. 如此, 我就收下了生平第一個小費-100元的鈔票.
2. 第一次以英文為陽明海運貴賓導覽
今天(2008年7月20日星期日)蘋果日報 Apple Daily 的 A8 版, 刊登我在陽明高雄海洋探索館 Musuim of Marine Exploration, 簡稱 MOME, 導覽的小照片乙張.
2008年7月11日星期五, , MOME 二項新的特展, 舉辦開幕典禮及記者會. 這二項特展為大航海時代及台灣燈塔特展, 其實這二項特展, 早自7月1日就已對外開放, 不過到7月11日才舉辦開幕.
當天不是我值班, 被通知支援擔任貴賓及記者的導覽任務, 其實對我來說, 可一點兒都難不倒我, a piece of cake 一口答應.
當天記者會及開幕儀式, 在基隆友館同仁的協助下, 進行的井然有序. 我們三位支援的導覽志工, 服裝整齊在旁邊一字排開, 等待儀式結束後的導覽工作.
典禮結束, 因為記者會場地在第二展示廳, 貴賓們先參觀燈塔特展, 由曾經在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擔任志工, 目前在台南藝術學院進修博物館學的何姓導覽志工負責導覽. 我負責後半段的大航海時代的導覽, 剛開始參觀燈塔特展還滿多人的, 輪到我的場次, 大概只剩10位貴賓左右, 對我來說更是駕輕就熟. 以深入淺出的方式, 把1300-1600年之間的航海史, 佐以小故事的開始導覽, 獲得貴賓們的肯定, 其中基金會執行長, 特別對我豎起大姆指稱讚嘉許呢.
蘋果日報 7月20日A8 版的左側今日提醒你的專欄, 還特別刊登出當天我導覽時的英姿.
3. 不要以外表評斷 Don't judge a book by cover
人們常常有自主的偏見而不自知. 2010年8月18日星期三海洋探索館當志工時, 就閙了一個笑話.
那天中午12點40分左右, 吃完飯在服務台休息, 準備1點整的打卡下工. 這時, 大門口突然來了一輛計程車, 從車上下來三位外國女士, 由計程車駕駛領著走向服務台, 這三位女士體型清瘦, 皮膚黝黑, 有一位眉心有紅痣, 一位鼻孔掛有鼻環, 服裝簡單, 脚穿涼鞋, 其中一位還穿著印度的傳統服裝-紗麗, 我在介紹我們的票卷時, 與她們有初步的交談, 她們操著流利的英語, 一時聽不出是那裡的腔調.
由她們的外表看來, 我可以百分之百的判斷, 她們是印度人, 或附近的, 比如說巴基斯坦, 斯里蘭卡, 孟加拉來的. 我很自然的問道:"You must be from India." 結果我錯了, 其中一位回答:"We are from England." 接著我不好意思再問下去了. 心裡想, 由妳們的穿著, 就算不是印度人, 至少是印度裔的英國人, 不過, 她們不主動表示的話, 都已經屬於私密性的問暊, 不重要了.
後來的導覽閒談中, 一位叫 Saraswathi 的, 在英國主持五間 College 的教育方面的 Project Manager, 這次到台灣來是做招生宣導. 談吐之間, 由然產生一種老師的感覺. 以前在馬來西亞住過很長的一段時間, 並留下她的名片, 叫我一定要跟她再次連絡.
你在街上看到收破爛資源回收的, 就認為他們家境一定很頒貧窮嗎? 我住的附近, 有四家收資源回收的阿桑, 她們都住在透天厝, 絕對比我住大廈公寓來得有錢.
所以, 記得 It may not waht you see. 再沒有看到真相之前, 永遠不要太武斷的下結論.
註: 上網查詢, Saraswathi 是印度教中諸神之一, 代表學問及藝術,Saraswathi是印度擁有水的人, 她有4隻手, 右手有念珠, 拿著veena琴, 交通工具是孔雀。
當志工非我退休初願, 每個星期奉獻四小時, 郤變成我退休最有意義的一件事. 在非專業的領域, 在導覽解說時, 能夠受到到館觀眾, 甚至於專業人士的肯定, 那種感覺, 絕對超過自己付出的千百倍. 感謝陽明海洋探索館給我開啟一扇那麼有意義的窗戶, 豐富了我的退休生活.
全站熱搜